2019年10月20日9:30-11:00,上海大学经济学院刘奎老师在上海财经大学红瓦楼236会议室作了题为“投入产出分析法在能源环境领域的一些应用”的学术报告。报告由上海财经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财经研究所刘江华副教授主持。来自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多所高校的学者和研究生参加了本次报告。
重工业的发展助推了我国的工业化与城市化,然而面对日益严苛的资源与环境约束,重工业高能耗、高排放的行业特点使其成为了各地区节能减排道路上的“绊脚石”。刘奎老师指出,从能源消费总量角度来看,我国能源消费规模巨大,且主要集中在重工业。其中,1990-2015年间重工业占全国能源消费的平均比重为65.14%。基于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刘奎老师分析了能源消费、二氧化碳排放以及自然资源损耗等变量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之间的投入产出转移关联,最终得到了完全转换情况下能源消费、二氧化碳以及自然资源损耗在各部门之间的分配情况。其研究表明,尽管从投入端视角来看,包含能源和原材料生产部门在内的重工业是中国主要的能源消耗部门,但经过投入产出调整后,这些传统的高耗能行业的能源消费在很大程度上通过中间产品转移到了整个经济产业链的中下游。据此,刘奎老师强调,产业结构调整要综合考虑国民经济发展所处的不同阶段以及未来可能面临的不同发展任务,能源结构的调整更是需要考虑资源禀赋、能源安全以及经济成本等因素。有些问题从投入端视角和产出端视角分别考察所得到的结论可能会不尽相同,应该辨证地去看待当前我国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报告结束后,现场师生就投入产出分析法的应用场景、优势及局限性、论文的写作技巧与经验等问题进行了热烈的交流与讨论。最后,刘江华副教授对此次报告进行了总结与点评。
【报告人简介】
刘奎,男,上海大学经济学院讲师,2012年7月毕业于厦门大学信息学院自动化专业,获得工学学士学位,2018年9月毕业于厦门大学经济学院中国能源经济研究中心能源经济专业,获得经济学博士学位,研究领域为能源经济、技术经济和能源政策。

供稿、供图:李梦旭


